告別新街大院:北京第一代汽車人搬遷

稿源:南方人物周刊 | 作者: 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梁辰? 日期: 2022-01-21

新街大院位于北京CBD,距離中央電視臺總部大樓只有幾百米。作為北京汽車制造廠的職工家屬社區(qū),它建于上世紀60年代,如今在CBD鱗次櫛比的建筑群環(huán)繞下,由紅磚板樓和平房組成的新街大院,就像浩瀚星空的一個黑洞。 搬遷以來,李師傅已經(jīng)在兒子家住了兩個月。這里是商品房小區(qū),上

新街大院位于北京CBD,距離中央電視臺總部大樓只有幾百米。作為北京汽車制造廠的職工家屬社區(qū),它建于上世紀60年代,如今在CBD鱗次櫛比的建筑群環(huán)繞下,由紅磚板樓和平房組成的新街大院,就像浩瀚星空的一個黑洞

搬遷以來,李師傅已經(jīng)在兒子家住了兩個月。這里是商品房小區(qū),上下樓有電梯,進出刷指紋。但她每天都會想起陪伴自己五十多年的新街大院的家——45平的老房子,墻皮已經(jīng)翹起,墻角起了霉點,下水道總是堵塞,門窗因為年久失修,風一吹就哐啷作響。就像它85歲的主人,身體零件都已不可逆轉地損耗,卻見證了這個家庭半個世紀的歷史。

李師傅想念大院里的街坊們。搬家前一個月,她幾乎每天都接待三四撥前來道別的老鄰居和老同事。聊起經(jīng)年往事和未知的前路,老人們又哭又抱,弄得她血壓開始波動。

還有那些她投喂了十年的流浪貓——每天傍晚,李師傅敲著裝滿貓糧的碗,鐺鐺鐺,貓就從四面八方涌來,湊在一起大快朵頤,這是她晚年獨居生活的一點樂趣。“不知它們現(xiàn)在怎么樣了?!?/p>

張秀華與李師傅同住一樓,患有阿爾茲海默癥。搬遷后,女兒何穎把自己的房子騰出來給父母住,還專門請了保姆照顧。但搬家還是刺激到了張秀華,她每天都問老伴好幾次“咱們什么時候回新街大院?”有時趁保姆不注意,她就開始打包衣服和被褥,床上只剩下床板,那是她“準備回家了”。

新街大院位于北京中央商務區(qū)(CBD),距離中央電視臺總部大樓只有幾百米。作為北京汽車制造廠(以下簡稱“北汽”)的職工家屬社區(qū),它建于上世紀60年代,如今在CBD鱗次櫛比的建筑群環(huán)繞下,由紅磚板樓和平房組成的新街大院,就像浩瀚星空的一個黑洞。

這里曾建有配套的職工澡堂、食堂、影院和醫(yī)院。2002年以來,根據(jù)北京市城市建設總體規(guī)劃和工業(yè)企業(yè)搬遷的要求,北汽摩(注:1987年,北京汽車制造廠與北京摩托車廠合并,成立北京汽車摩托車聯(lián)合制造公司)的主廠區(qū)相繼搬離市區(qū),這些承載著集體記憶的場所逐漸被酒店、超市和餐館所取代。

自從老伴去世以來,李師傅一直獨居。1960年,因為首都汽車發(fā)展的需要,李師 傅的老伴作為技術人員調至北京汽車制造廠,一家人遷到北京,入住新街大院

搬家前的一個月,李師傅幾乎每天都接待三四撥前來道別的老鄰居和老同事

搬家當天,家里的東西已經(jīng)裝車,李師傅還在給老同事、老鄰居們打電話道別

2022年1月3日,外曾孫女趁著新年假期來看望李師傅。搬遷后,李師傅一直住在兒子家,這里是商品房小區(qū),居住環(huán)境比新街大院改善很多

新街大院見證了北汽這個與共和國同齡的企業(yè)和新中國汽車工業(yè)的發(fā)展史。1958年,北汽成功試制出北京第一款汽車——“井岡山牌”轎車,受到毛澤東等中央領導的肯定,開創(chuàng)了北京汽車整車生產(chǎn)的新時代。1980年代,北汽投資組建了我國第一家中外合資的汽車生產(chǎn)企業(yè)——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1990年代,北汽摩公司聯(lián)合99家法人企業(yè),組建了當時全國規(guī)模最大的商用汽車生產(chǎn)企業(yè)——北汽福田車輛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底,由于CBD輸變電站工程項目的需要,新街大院部分住宅房屋被征收,李師傅和張秀華所在的四號樓就在征收范圍內。

張秀華的老伴何振岳1956年進廠,是一名油漆工,在檢驗科干了三十多年,負責檢查車子外觀的噴漆情況。女兒何穎記得小時候去車間,父親一個手勢,車子就可以走了,她覺得這個工作很威風。后來何穎機緣巧合當上了公交車司機,她相信這是冥冥中的安排。

何振岳退休后得了青光眼,視神經(jīng)逐漸萎縮,2000年前后雙目失明。他一度喪失了生活的信心,甚至動了輕生的念頭,所幸有老伴和女兒的開導和悉心照料,他才逐漸接受了現(xiàn)實。

到了2014年,張秀華出現(xiàn)記憶力減退、語無倫次的癥狀,還有一個癥狀是不停地從外邊往家里撿垃圾,很快被確診為阿爾茲海默癥。

何穎那段時間壓力極大,甚至感到絕望——父親看不見,母親精神失常,家里堆滿了垃圾,“滿屋子都是蟑螂,甚至飯碗里都能冒出蟑螂,請保姆都沒有愿意上門的?!?/p>

她白天上班,下班還要回家照顧孩子,無數(shù)次勸說父母搬到離她近的小區(qū)住,方便照顧,但老兩口就是不愿意離開自己的家。

無奈之下,何穎只能盡力兼顧兩個家庭——每天給父母點餐,隔兩天就來家里打掃衛(wèi)生。但每次剛把垃圾扔出去,還沒等她走出家門,母親又都撿了回來。如果再堅持,母親就又哭又鬧,何穎也不想刺激她,只能放棄。想到好好的一個家變成這樣,何穎常常一路哭著走回自己家。

得知新街大院要拆遷,可把何穎“美死了”,她不在意拆遷條件,只要能把父母接到自己身邊住,讓他們晚年享享福,她就心滿意足了。搬遷對她而言就是“天大的喜事”。

李師傅卻不想離開。原本定好了11月3日搬家,孩子們把東西都搬走了,她卻執(zhí)意要在老房子多住一晚。這里有她大半生的回憶。

何振岳、張秀華夫婦在即將搬遷的家中

能借著搬遷的機會,把父母接到自己身邊照顧,對何穎來說是“天大的喜事”

何振岳于2000年前后雙目失明。搬家當天,他堅持自己摸索著走下樓梯

1955年,李師傅的老伴響應國家“一五計劃”重點建設項目的號召,從上海分配到沈陽飛機制造廠,他之前是一名車工。一年后,李師傅也到了沈陽,當上了廠里工具室的統(tǒng)計員。

兩個二十出頭的南方人,一下到了北方,冬天迎風出門,流下的鼻涕和眼淚瞬間就能凍住。吃不上大米和細面,只有高粱米和窩頭。“不過那時候年輕,不知道冷也不知道累。為了祖國建設,到哪兒都一樣。”

1960年,因為首都汽車發(fā)展的需要,李師傅的老伴作為技術人員調至北京汽車制造廠,一家人遷到北京,入住新街大院。

李師傅在北汽當統(tǒng)計員直到退休,退休后她也閑不下來,接受返聘,擔任大院居委會的主任和支部書記。返聘的十年,她了解了大院里每家每戶的基本情況,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誰家有經(jīng)濟困難需要救助、哪里有家庭矛盾需要調解,逢年過節(jié)她還帶頭在院子里治安巡邏。每年臘八節(jié),她都會熬一大鍋臘八粥,分給鄰居和院子里垃圾處理站的工人們。

何穎也感慨街坊四鄰的融洽氛圍。她記得小時候,家里炸酥肉,母親總會讓她分給樓上樓下的鄰居們嘗嘗。母親生病后,喪失勞動能力,鄰居誰家做好吃的,也都記得給她送來一些。

四號樓前的香椿樹,是當年大家一起種下的,現(xiàn)在已經(jīng)長到四層樓高,平日里街坊四鄰就在樹下聊天、打牌。

某年冬天,張秀華夜里突發(fā)心臟病,喘不上氣。何穎叫了救護車,但人手不夠,最后是鄰居們幫忙把人抬下樓的。夜里兩三點,室外接近零下十度,好幾個鄰居只穿著睡衣就跑出來了。

何振岳搬家那天,天空飄著小雨。老人堅持不要人攙扶,自己摸索著走出房間?!鞍莅萘四鷧取保贿呄聵翘?,一邊向空中揮手。臨上車,何振岳掏出懷中的手表,放到耳邊,清脆的報時聲穿透陰郁的空氣,“現(xiàn)在是北京時間11點08分?!?/p>

孫寶明,來自河北唐山,88歲。他1952年入職北汽,當過保安和沖壓車間的工人。 2021年11月6日,兒子和兒媳周末來看望孫寶明,幫忙打包行李,準備搬家

張均平(左)和愛人譚秀蓮在即將搬遷的家中。張均平1975年跟著 父母搬進這個房子,在這里結婚生子。他回憶這幾十年的過往,“平 平淡淡又事事難忘,只可惜父母走得早沒能過上現(xiàn)在的生活,他們 的一生為了子女忙碌?,F(xiàn)在我對新街大院的不舍實際還是懷念過 去,是對父母親情的不舍”

劉鳳榮(右)、白鳳杰夫婦在即將拆遷的家中。劉鳳榮曾在北汽設備廠工具室工作

?

新街大院曾建有配套的職工澡堂、食堂、影院和醫(yī)院。2002年以來,根據(jù)北京市城市建設總體規(guī)劃和工業(yè)企 業(yè)搬遷的要求,北汽摩的主廠區(qū)相繼搬離市區(qū),這些承載著集體記憶的場所逐漸被酒店、超市和餐館取代

騰空的房屋玻璃上畫上了標記

臨近搬遷期限,居民們抓緊時間收拾打包

2021年12月13日,新街大院部分居民樓被拆除


?

(參考資料:《北京汽車史話——北汽摩卷》)

網(wǎng)友評論

用戶名:
你的評論:

   
南方人物周刊 2024 第817期 總第817期
出版時間:2024年12月23日
 
?2004-2022 廣東南方數(shù)媒工場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13019428號-3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大道中289號南方報業(yè)傳媒集團南方人物周刊雜志社
聯(lián)系:南方人物周刊新媒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