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于坦桑尼亞執(zhí)政黨Chama Cha Mapinduzi (以下簡稱“CCM”)38年之久的前總理愛德華?盧瓦薩,在大選開閘泄洪之際,突然急剎掉頭,于今年7月,加入了反對黨Chadema,并飛速成為了這一階段舉國上下乃至整個東非最受矚目的總統(tǒng)候選人。
兩個月前的某個下午,我在坦桑尼亞支教的一個鄉(xiāng)村私立小學舉行辯論賽,辯題由五六年級學生們根據(jù)喜好自行投票決定,最后投出來的結果是:你更愿意保守持舊選擇CCM,還是作出改變力挺Chadema?
95名小學生以2:8的大致比例走向執(zhí)政黨與反對黨的“陣營”,之后,幔子拉開,辯論開始。
在那兩個鐘頭里,我雖然沒有聽懂一句完整的陳述或回擊,但他們反常地瞪圓了雙眼、唾沫星子四處飛舞、手足拳腳并用、鞋子被蹬上半空,以及語氣里的爆裂掃射感,便已經足夠讓一個外來者感到驚訝。
“政治”和“大選”,似乎本該是與這個年齡段毫無瓜葛的議題。
兩天之后的禮拜六,9月19號,我和德國攝影師安妮前往20分鐘車程外的B鎮(zhèn)囤糧。B鎮(zhèn)并不大,步行的話,不到兩個小時便能基本把主要區(qū)域給逛個遍。比起馬賽部落(注:主要位于坦桑尼亞和東非地區(qū))的荒原景象,這兒更像是歐洲某個山腳下的停滯于文明及野蠻之間的小聚落。到處油綠油綠、飄著檸檬草的香,白天停水夜里停電,星星像烙餅上的芝麻一樣撒滿天,走過路過沒有誰不認識誰。
泊好車,沿湖邊土路散著步。不同以往的是,街上憑空多了無數(shù)橫沖直撞的摩托,車尾插著紅白藍黑四色加剪刀手標識的彩旗,排氣管里的黑煙噴涌而出。這時天上有直升機低低向湖邊飛去,車手們立即朝那個方向舉著擴音喇叭大喊大叫,或扯開嗓子起哄歡呼。
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是反對黨Chadema候選人盧瓦薩到B鎮(zhèn)做拉票演講的日子,而演講場地就設在距我們200米之外的某片大草坪上。 去看個熱鬧也無妨吧。
民眾在投票站參加投票,一位選民在投票后展示她沾著油墨的小指
一個近似真相的現(xiàn)場
草坪緊挨著藍幽幽、光粼粼的湖面,看得出剛被粗糙修剪過的痕跡,下午4點半濕熱的半空中也還漫著青草和泥土的氣味。臺上有人正握麥克風以高分貝肆力渲染著什么,卻明顯不是當日主角——年逾花甲的盧瓦薩發(fā)已全白,所以很好辨認。
62歲似乎不是一個適合當總統(tǒng)的年紀,這也是不少非洲本土媒體對盧瓦薩最嚴苛的拷問之一,畢竟沒有誰愿意自己國家未來的總統(tǒng)是一個毫無活力的老人家。況且他還曾經中過風。 所以他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強調:必須向我的坦桑尼亞同胞們申明的是,站在你們面前的這個人不僅強壯,而且足以挑起你們所企盼已久的重任!
為了給這一說法提供強有力的證據(jù),反對黨Chadema甚至還找了一支混合本國及外國醫(yī)生的醫(yī)療大隊,來給所有總統(tǒng)候選人做詳細的全身檢查。結果顯示盧瓦薩一切無礙。支持者松了一口氣,且對他愛得更加塌地死心;反對者呢,嗤之以鼻,并毫不避諱地嚷嚷“這人又 老戲重演了”。
所謂“老戲”,指的是在2008年2月被曝出的巨額貪污事件:當時坦桑尼亞電力供應總公司和美國的里士滿發(fā)展有限公司之間存在一個關于應急發(fā)電的合作項目,盧瓦薩涉嫌從中鉆了大空子。正因為此,他被迫辭去了總理一職。
更有意思的是,2008年丑聞曝光時,Chadema是最強力的抨擊方之一,但盧瓦薩變節(jié)后,他們矛頭一轉,拼了命地試圖將這個曾經的“腐敗分子”描述成一個“完全的君子”。不僅如此,他們還稱,連如此正直的一個人,都免不了被這爛到根部的體制腐蝕,可見執(zhí)政黨的無可救藥。丑聞甚至某種程度上搖身一變,成了反對黨手中的王牌。
7年后的這次“高級別體檢”,看似與“貪污”并無交集,但在那一部分持觀望態(tài)度的老百姓眼里,它們的本質大概都和“謊言”脫不開干系。
那一刻,我們兩個闖入者遙遙望著在震天響的歡呼和口哨聲中大步走上臺的盧瓦薩,咽下其中明暗不一的虛實,全然摸不著邏輯。
演講自然還是沒有聽懂半分,卻也能夠覺出講者中氣十足、聲如悶雷,手比腳劃統(tǒng)統(tǒng)干脆利落且恰到好處,看起來確實寶刀未老。
作為非本國人,我身處這盛宴,腦袋里卻開起小差——自打1964年CCM從殖民統(tǒng)治者手中獲得獨立到今天,半個世紀以來它始終是不可撼動的唯一執(zhí)政黨,好幾代人看著它肉搏血拼地奪回主權、滿心期盼之后能來個飛躍,結果又目睹它帶著整個國家在疾病、窮困潦倒和貧富兩極的苦海之中浮浮沉沉卻怎么也游不上岸;近幾年,許多人終于受夠了,他們想要改變。
Chadema看起來摸清了人民的渴求,因為即便僅看它為這次大選制定的宣傳口號,目的也已經足夠明確:M4C,Movement for Changes,變革運動。求新求變沒有什么不好,但讓人疑惑的是,他們?yōu)楹文軌蛟诙潭處讉€月之內將所有希望與熱情全然嫁接到一個大選前才驟然轉移陣地的“叛變者”身上。更何況盧瓦薩的臨時脫黨,還是在被CCM從總統(tǒng)候選人名單中剔除之后……
僅僅因為不能在執(zhí)政黨成為候選人,于是就報復似的加入反對黨成為另一方候選人,并且抖落出自己所知道的關于舊主的秘事,這真的光明磊落嗎?
一頭霧水中的我第一次在躁動的人海中瞥見了約翰內斯?摩沙?杰克森一家。
工作人員在各黨派代表的監(jiān)督下統(tǒng)計選票
偶遇
丈夫、妻子、一雙兒女以及坐在輪椅上的祖父。老人戴著漁夫帽,西裝領帶配套齊全,他托腮沉默聽著,帽檐在臉上投下塊狀陰影;少男少女穿著紅白搭配的校服,男孩使勁隨人潮揮動雙臂,女孩扭腰甩胯跳著舞;夫妻倆看上去50歲出頭,也是裝扮得體,兩人面目冷靜,眼睛里的光卻熱得灼人。
如此組合,實在有些引人入勝。
我一點點挪近,隔半米定在他們身后。這時群眾發(fā)出了新一輪歡呼,情緒比先前的任何一次都要高漲。可這家的男主人卻緩慢垂下了頭,用拇指和食指持續(xù)揉著鼻梁。我于是試探性地走到他身邊,遞過一張面紙。他先是愣了愣,神色悵然幾秒,隨即流露出一絲柔和,伸手接過。
我們在嘈雜聲中一一點了個頭。5分鐘后,盧瓦薩演講結束并乘直升機離開,集會結束。
男主人扭過頭來,揚了揚手里的紙巾并道謝。我趁機接著問他,如果方便,能否透露是什么事情讓他沒能控制住情緒。
他笑了笑,并沒有回答這個唐突的問題,而是伸出右手,說:“我想那不重要。順便介紹,我叫約翰內斯,這是我的妻子羅達、父親卡森西、兒子埃諾克和女兒阿星維。你呢?”
一聽是K村孤兒院的志愿者,又在那里的私立學校教書,他們語氣間的溫度瞬間升了幾點——原來這家兩個孩子的一到六年級,都是在這間小學上完的。
在人潮中,我們邊走邊聊。約翰內斯似乎對中國尤其感興趣,直到走到他家老款吉普車跟前,還意猶未盡。
“可能有點冒昧,但如果你愿意的話,我們誠意邀請你來家里共進晚餐。”羅達說。
于是一個小時后,我便坐在了他們同樣位于K村的家里。
簡單亮堂,不大卻也不顯狹窄,客廳的墻上釘了一大幅非洲地圖,上面用紅色油性筆標注著好些不同指向的箭頭,其中在坦桑尼亞的左上方,有一個刻意加重筆觸的紅圈。在那旁邊掛著一個正方形的厚鏡框,里頭是一個斑斑點點的空塑膠點滴袋。
“那個是……?”
他扭頭,目光凝視那個焦點好一陣,眉峰稍稍皺結,“那個呀,是20年前在盧旺達救了我命的東西?!?nbsp;
20年前的盧旺達。當這兩個信息點相遇,其中的含義似乎讓人難以尋思出第二個選項。
反對黨候選人、前總理愛德華?盧瓦薩
1994年
約翰內斯在19歲高中畢業(yè)那年離開了老家B鎮(zhèn),經由一個跨國宣教機構介紹前往盧旺達首都基加利學習神學。3年后他修完本科,成了當?shù)氐囊幻衤毴藛T。
在這樣一個中非小國當牧師,聽起來再風平水靜不過了。傳教、剖析圣經經文、替前來吐苦水的信徒們排憂解難、按時祈禱吃飯睡覺,每天眼見日出日落,年年月月無聲息地逃竄。 這時他用了一個短句:But, no goodness left from then on。非要翻成中文的話,或許可以是:好景不長。
那是約翰內斯當牧師的第6年,28歲。時值1994年。
一年當中的第一個雨季剛過半,天氣時而暴雨半天時而暴曬半天,陰陰晴晴變幻不定。 4月6日晚上大概9點的樣子,約翰內斯從教堂走出來,他給大門上好兩道鎖,準備回家。輔導幾個幫派青年一整晚,他只覺得頭沉得很。
他慢慢踱著步,被三五個迎面沖過來的男人撞了個滿懷。 “我記得一清二楚,自己用力地‘嘖’了一聲,心里實在是不爽。到了今天,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還是關于那段日子的很多關鍵之處,例如它(大屠殺)究竟是從哪一 個時間點正式開始的、怎么開始的、我最初的情緒究竟是什么,等等,這些都想不起來了。就像是有人用手術刀直接戳進頭骨,把那一段記憶給切除再挑走……但更奇怪的是,其中一些原本不應該被留下的、小之又小的細節(jié),卻明晰得好似放電影。”
約翰內斯還記得隨著那幾人跑遠,他才拼湊出他們口里喊叫的只言片語“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時任盧旺達總統(tǒng))和西普里安?恩塔里亞米拉(時任布隆迪總統(tǒng))的飛機被圖西雜種擊落了! ”
他聽罷,思維停了幾拍,并沒能即刻反應過來。怔怔走了15分鐘,回到一公里以外位于郊區(qū)的住處。一進門,同屋的一個年輕人問他是否已經得知了“大事件”,但還沒等約翰內斯回答,他就提起包急匆匆地出了門,說是有約,并讓約翰內斯不要鎖門。
約翰內斯腦袋里一片渾沌,無力深究,于是就倒頭裹上被子大睡了。睡著睡著,朦朧聽見什么東西碎掉的響動,聲音越來越大,且雜亂。
“4點多,天還黑著。我從床上爬起來,試著叫了幾聲室友的名字(對了,你看我竟然連他名字都想不起來),無應答,擦著火柴扭頭一看,他的床鋪一動未動。于是我拉開窗簾往外瞄,一看,街對面紅橙黃一片,火苗冒得老高,房子里爬出來一個人, 身上燃著在地上打滾,他后面跟著一個,提著把大砍刀,走到他跟前,手揮幾下,地上的人就不動彈了。那是他們家剛考上高中的小兒子。我當時想,這可憐的男孩子到底是惹上了多么恐怖的仇家……”
隨著另幾個同樣舉著刀的男人沖過來加入了“砍殺隊伍”,約翰內斯才迅速意識到,情況遠不只報復尋仇那么簡單。他想起昨晚在路上聽見的“大事件”,想起一夜未歸的年輕人,想起對面門框上熱度還未消退的圖西族男孩的鮮血,仿佛有細繩沉默而飛快地穿起始終,一切都被鑿通了。
他停頓、苦笑,說:有趣的是,肉體總是誠實的,有時候時間久遠到連記憶都已經走遠了,某種遺留下來的感官體驗卻還是真切得嚇人。他忘記了當自己沖出家門時竟然連鞋子都顧不上穿,卻還記得撒腿往教會跑的路上,腳底板被無數(shù)小石子劃傷的刺痛;他忘記了那會兒身邊人們究竟在談論著什么,卻還記得耳膜里被刻錄下來的尖叫聲嘶吼聲泣吟聲,以及手起刀落之后骨骼綻開的鈍響;他忘記了大屠殺之初的那幾個小時街上到底是怎么樣的一幅圖景,卻還記得到處漫著的那股肆意往鼻腔深處鉆的氣味,四濺的血,和燒焦的脂肪。
此刻窗外已經徹底暗下來,還是停電。羅達端來一支蠟燭,火苗倒映在約翰內斯黑湖一樣的眼底。望著他,我竟不忍心步步緊逼,只好低下頭。沉默伴著微光,又和了幾絲夜風。
他看我,笑了笑,并遞過來手帕,說:“你不是真的記者吧?我所遇過的那些問起問題來都腥風血雨得很,無所顧忌也不流眼淚。你不像?!?nbsp;
2015年11月5日,達累斯薩拉姆,坦桑尼亞新總統(tǒng)約翰·馬古富利宣誓就職,手舉矛與盾
罪與罰
自那個晚上匆匆照了個面,約翰內斯再也沒有過關于室友的任何消息。5月初當他經過室友位于塔拉瑪(注:塔拉瑪位于布格塞拉區(qū),是一片荒涼的沼澤區(qū)域。 20世紀50年代末第一次殖民遷移時,許多圖西族人被迫定居于此。大屠殺中,胡圖人幾乎將住在這里的圖西人全部殺害)的家時,試圖告知其親人他們兒子失蹤的消息,卻發(fā)現(xiàn)那家門敞著,鑰匙還卡在鎖眼里。他穿過客廳、狹窄的門廊以及庭院,到了院子后頭的荒地,才發(fā)現(xiàn)泥沼里橫七豎八陳著幾具臉朝下的尸體。
他們被漿水泡著,原本黝黑的體色變成了棕黃,卻又青一塊紫一塊褐一塊橙一塊。 彼時他看見如此景象,已經能夠克制住胃里的翻攪而不再嘔吐了,因為在那冰刀烈火的大半個月里,蒼蠅、蠕蟲、變異、腐蝕,以及在朽壞之上發(fā)出芽來的新生,都是最常見的畫面。
約翰內斯幾乎丟失了所有成體系、成邏輯的完整的敘事線條,可那些斷裂的細枝末節(jié),卻被篩剩下來,透過毛孔滲進了神經末梢。
不過有那么一件事,僅此一件,他大致記住了全程。
1994年6月17日,約翰內斯隨著一個由當?shù)亟虝M成的基督徒臨時救助團體東躲西藏地流竄到了基邦巴(注:Kibumba,剛果(金)與盧旺達交界的邊境區(qū),大屠殺期間及之后,有超過40萬盧旺達難民寄居于此)。他們找到一間半塌不塌的教堂,安頓下來。
超過400人皮肉相接地簇擁在200平米不到的空間里頭,血跡、呻吟和細菌在地上、長凳上、桌面上、祭壇上拼成了無形的圖案。超過半數(shù)人得著霍亂,在腹瀉、脫水與各類并發(fā)癥之間掙扎。下午3點左右,約翰內斯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身旁的女人冷了僵了,為她禱告之后,他和其他5個人將其以及另一具尸體抬到隔壁作為臨時停尸房用的主教辦公室里堆著。
他們簡單處理,準備折返。這時突然從主堂傳來了崩塌聲,夾著聲調紛亂的尖叫。第一個走出辦公室的中年人被一刀劈倒在地,連嗚咽都來不及。隨后又來了幾個, 舉著彎刀或火把。有個青年一看,跌跌撞撞向教堂外狂沖,胡圖族人立刻跟著攆過去,沒追兩步就趕上了那個瘦成皮包骨的可憐蟲。
約翰內斯呆了一瞬,隨即開始條件反射地掉轉頭來用兩只手扒拉起大半人高的尸堆,然后拼死擠了進去。胳膊、小腿、軀干、毛發(fā)和粘稠液體裹住了他,透過縫隙,他看見他們拽住了那個一塊兒搬運尸體的姑娘……
“我閉著眼睛,甚至連怎么禱告都忘記了,只好有一句沒一句語無倫次地重復主禱文:我們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為圣,愿你的國降臨……”
不知過了多久,直到刀聲哭聲話語聲腳步聲都止住,約翰內斯才刨開殘肢爬出來。主堂內一片死寂,四百多人幾乎無一生還。
這已經是他第三還是第四次靠躲進尸堆來逃過死劫了。
“那一刻,我驚懼于自己心里頭猛然燒起來的仇恨,如果當時身邊有一個胡圖人,我持械他空拳,我實在不敢擔保自己能夠饒他一命。我甚至都能夠想象使出全身力氣把他砍成碎片的那種快意……主啊赦免我,我是個罪人……”
至此,約翰內斯一直像是在講著他人的故事,平穩(wěn)且敬畏。而直到這一個節(jié)點,洪水猛獸般的往事才突然掙破鐵鏈從主人的記憶囚牢里逃逸出來。他雙手捂臉,身體猶如遭到電擊:“《新約》里說,恨人即等同于殺人,所以我并不比那些殺人犯要好多少?!?nbsp;
我默默嚼著這話,心想,在這場慘烈的暴行中,駭人之處可能真的不是殺戮,而是眼見恨意如何踐踏善意,并侵蝕人心。
“當時在我們那班宣教士之中流傳著這么一句話:There are no devils left in Hell, they are all in Rwanda(地獄無惡魔,它們都在盧旺達)?!?nbsp;
這句話被《時代》雜志印在了1994年5月16日刊的封面上。
1994年7月20日,一個盧旺達小女孩看著人們掩埋大屠殺遇難者的尸體
交匯
在那一期《時代》封面文章中,還有另一句話——“或許早在這場災難開始之前,勝負便已然決出。贏家不是政客也不是軍隊,而是勢不可擋的疾病。 ”
在教堂被血洗不久之后約翰內斯就得了霍亂,還高燒不退,每天躺在散不去的腐肉氣味之中,熬著天靈蓋上的灼熱和腹腔內的虛脫,意識模糊且晝夜不明地挨過一天又一天。
他甚至辨不清自己究竟是死是活。 有天難民營里來了一支醫(yī)療隊,寥寥幾個護士和一個醫(yī)生,挎著3個小急救箱。 可基邦巴所容的難民有超過40萬,所以當醫(yī)療隊走進約翰內斯所在的帳篷,他壓根沒奢望能夠得到任何藥品。
在爭吵聲中,他昏沉過去,其間隱隱感覺一股罕有的清涼漫過干枯的血管和骨頭。撐開眼睛發(fā)現(xiàn),靜脈扎著銀針,透明液體正順橡膠管流進體內。
他絲毫沒有精力去思索原委便又睡了,直到有人拍醒他并讓他用棉花按住拔針后的細孔。
那是位年輕的護士,這時約翰內斯扭過頭來看燭光中的羅達,目光灼熱?!疤鞎缘盟傲硕啻蟮娘L險,才把那袋點滴給了我。而為什么是我?一直也沒有問,因為沒有必要。重要的是,我活了過來。我們都活了過來。”
等到約翰內斯基本康復,時間已經到了6月底。他和其他宣教士一塊兒,幫著分發(fā)陸續(xù)到達的救濟糧,也幫著給數(shù)不清的難民做心理疏導,傳福音。
他問是否能夠想象以十萬為單位的人群,伸長了手等待食物的場景。我搖了搖頭。
“剛才在湖邊,你問我為什么沒能控制住情緒。我想我現(xiàn)在可以告訴你原因了……那一刻不知為什么,看著周圍上萬人的狂歡,他們?yōu)榱司鹑〉揭唤z渺茫的希望,振奮而又茫然,我突然想起了20年前的盧旺達。那么多人,在搞不清方向的迷霧里求生,實在太像了……從盧旺達回到B鎮(zhèn)之后,我曾下決心有生之年再也不對政治、政黨或政治領袖寄予任何希望,因為定睛于有形且有限的某個‘人’,你是注定會失望的。尤其是在坦桑尼亞,你知道我們經過那么多挫折,50年過去了,卻還是那么落魄,殖民者先進的東西沒有留下多少,反而是造就了我們骨子里那種因為被壓榨多年而遺留下來的貪婪、懶惰和奴性。原因呢?你隨便問一個受過教育的本國人,都會說,是由于缺少了對的領導力?!?nbsp;
僅僅用“領導力缺失”來概括一個國家的失落,似乎過于籠統(tǒng)。但出人意料的是,如約翰內斯所言,在我所問過的那些農民、教授、醫(yī)生、牧師、阿訇、大小學生、 家庭主婦中,幾乎所有人都把他們的困境歸結于此。每次當我試圖深究,他們總會不約而同給出同一個句子:We need change(我們需要改變)。
幾天后我隨約翰內斯去參加了一個特別的聚會,到場的都是當年在各個難民營里做輔導的神職人員,大屠殺后,他們陸陸續(xù)續(xù)遷到了B鎮(zhèn)。其中有一個和約翰內斯年紀相仿的男子,名叫杰基,他在盧旺達逗留到了1996年,在那之后,他重新回到校園進修人類學,現(xiàn)在任教于坦桑尼亞排名前五的某所大學。
我們談到這一次的大選。我問他:假如說哪天你們發(fā)現(xiàn),事情并不會朝一個好的方向“改變”,而是“改變”得更不堪入目了,怎么辦?
他想了片刻,給出的答案是:“我想我們已經掉到了最底端,再怎么變,情況都不可能比這還要糟糕?!?nbsp;
“真的有這么糟糕?你們處在一個尚算和平的年代,可以工作、可以拿著剛到手的薪水走進商店里買自己喜歡的東西、自由集會,至少再也不會像過去在盧旺達那樣流離失所了,這難道不是一種進步嗎?”
“不不不,你不是本國人,所以還是感受不到。就好比說當年盧旺達大屠殺后的那幾個月,我們在輔導的時候發(fā)現(xiàn),最主要的難題其實并非物質,而是大災過后人們心里長出來的潰敗,你甚至能夠感受到它日漸累積的濃度,那是一種末日感,毫無盼望。如果拿到坦桑尼亞的今天來說呢,你會發(fā)現(xiàn)太像了。就上個星期,就在達累斯薩拉姆(以下簡稱“達市”),霍亂還在中心區(qū)域散播,超過300人被送進醫(yī)院。那可是全國第一大的城市啊……21世紀都過去15年了,這種事情難道應該發(fā)生嗎?往大環(huán)境說,太臟,你看看那些街,老鼠大得像貓,沒有人管;往個人說,我們這個民族對于這種貧窮和疾病已經太過習以為常、甚至麻木了,連反抗都懶得可怕!你再看看街上那些年輕人,大好的時光,游游蕩蕩無所事事,你不知道他們在想什么。在上掌權的,撒著錯漏百出的大謊,掩蓋一切,新聞里報紙上所出現(xiàn)的,永遠是他們想讓你知道的那一小部分,什么黎民什么百姓、自由民主人權,對他們來說都只是競選演說上的遮羞布……你知道每當我順著這些現(xiàn)象深究下去,總是能看到20年前的盧旺達,和今天的坦桑尼亞,它們交匯到了一塊,完美重合。太像了……”
我曾試著去挖掘這些被約翰內斯和杰基稱為“民族大病”的癥結,卻總是徒勞無功,殖民、計劃經濟、政黨的謬誤以及深入骨髓的民族性,各種殘余陰影攪和在了一起,讓人實在難以理出頭緒。如他們所言,這個國家埋著超過2000萬盎司的黃金、250萬噸的鉆石、估計儲量超過3億噸的鐵礦、44萬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卻使得富人政客聯(lián)合掠奪者,吃得肥頭大耳;而窮人則被看不見的鎖鏈捆著,耗盡心力,終究也還是奴隸。
約翰內斯望向窗外,嘆了氣,說:“I have spent a lifetime in persuading myself not to pin my hope on this land(我終其一生,都想找到一個理由去放棄腳下這片土地)?!?/p>
這話聽起來很熟悉,幾天之后我才想起,在李志的一首歌中,有類似卻又不類似的歌詞:
你終其一生想找到理由去熱愛腳下的土地
他為其定義的偉大對你有什么意義
你所能做的只是在奔跑中保護好你自己
你想要感受到他愛你 愿他別去傷害你
——《黃昏》
未知
約翰內斯說,愛德華?盧瓦薩在B鎮(zhèn)的演講中有這么一句話:“我想沒有人不喜歡成功和繁榮,就連我自己,也恨透了貧窮?!?這引發(fā)了全場最熱烈的一次回應。他如此說,無疑正中坦國人民下懷。
在那波滔天巨浪般的歡呼和口哨聲中,我悄悄打量周圍人們沉醉又狂喜的神色,心情復雜起來。
“一直以來,我始終對身邊的青年們說:不要盲目地個人崇拜,一旦誰成了你的偶像,那么當失望臨時,你會加倍失望、心如死灰。就像我兒子女兒和他們的那些同學,少年人并不真的明白這個國家的窘境和需求,他們只是喜歡這個領袖,被他的個人魅力吸引,毫不理性,這是不對的?!币勒账倪壿嫞^激的愛和過激的恨、眼前人們的熾烈與當初彌漫于盧旺達的殺意,本質上是雷同的,傷人且自傷。
“但誰能做到真正保持理性呢?我89歲的父親,這么老的一個人,看過這么多破滅的理想、被毀的承諾和約定,這些東西像氣球一樣,今天還在,明天被大風一吹、被小樹枝一劃,‘砰’一聲,就什么都沒了??墒羌幢氵@樣卻還是不死心,殷切希冀起來,連他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這興許真是這幾十年來,他們離達成愿望距離最近的一次。
10 月25日的那個星期天,大日子終于到來了。從凌晨4點到下午6點,人們陸續(xù)在各個村子的投票點排起長龍。此后的整整3天,無論走到學校操場、店鋪、教室、辦公室、鄉(xiāng)間小路、診所還是田里,周圍人口中的話題,總是這個,你能無數(shù)次聽見他們緊張而興奮地自問自答:改變要來了吧?
10月29日下午,坦桑尼亞國家選舉委員會宣布:執(zhí)政黨CCM候選人約翰?馬古富利當選為新一任總統(tǒng)。 所公布的投票結果,馬古富利得票率為58.46%,反對黨Chadema候選人盧瓦薩得票率則為39.97%。
10 月30日,B鎮(zhèn)上起了亂子,上千名對票選結果不滿的反對黨支持者聚集在CCM辦公室前,叫囂、質問并用石頭砸碎了好些玻璃窗,他們堅信最終數(shù)據(jù)與真實情況不符,因為統(tǒng)計票數(shù)時,每個點都有各個黨派的專職人員對此進行記錄整理,Chadema搜集所有選票一加,并在互聯(lián)網上公布了他們自己統(tǒng)計出的百分比:盧瓦薩得票率高達68%。
B鎮(zhèn)政府無奈,最后動用了大批警察以及催淚瓦斯,才暫時止住了騷動。
對此,CCM堅持:關于結果造假一事,全部是反對黨的詭計,馬古富利是當之無愧的經過公平公正的選舉選出的總統(tǒng)。
我問約翰內斯的父親卡森西:假如這個大選結果引發(fā)了國內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你連眼下僅有的這一點和平都即將失去的話,你還是愿意保持初衷嗎?
他的回答是:“這不是一道容易的選擇題,但硬讓我決定,我也許是會堅持的。誰也不愿意面對殺戮和流血,但有時候想要真正改變什么,就必須連根割除掉一些舊的;而想要除舊、 想要徹底的清理,就幾乎不可能不做出犧牲。如果這個犧牲能夠換來一個新生命,即便是一時間劇痛,也好過你在一點點的腐爛中茍延殘喘。有時候我們需要的是把整座高樓推倒,廢墟雖然不好看,但起碼你擁有了重建什么的機會。”
那么假如疼痛過后,到來的不是重生,而是新一輪的朽壞呢?
約翰內斯笑了:“如果人人都這么想,那么事情永遠不會發(fā)生任何變化。我明白你的意思和疑惑,但你知道生而為人,我們都總是在盼望著更好的生活與更自由的時代。所謂‘盼望’,是良藥,也是心魔?!?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