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既已沒,余亦浮于海。
昏見斗柄回,方知歲星改。
虛舟任所適,垂釣非有待。
為問乘槎人,滄洲復(fù)誰在。
——孟浩然《歲暮海上作》
孟浩然是一個在古代讀書人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一心希望仕進,然而始終難償所愿,最終以布衣終老。我們看中國的歷史,許多有所表現(xiàn)的人物都有過一官半職,或是曾經(jīng)在科場上獲得過功名。然而從情理上看,這些人都只能是少數(shù),歷史上更多的人,其命運都與孟浩然相同。
從孟浩然的詩作看,他毫無疑問是希望在政治上有一番作為的。在唐代,中了進士并不意味著馬上可以做官(尚需通過吏部的一個考試后方能獲得官職),但進士這個榮譽,卻有著非同尋常的分量。白居易27歲時中了進士,在同一批中舉的人里年紀最小。當時流行的做法是,新科進士要到大慈恩寺里的大雁塔題名,白居易這樣記錄此事:“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驕傲之意,溢于言外。
白居易可以說得上是幸運兒了,孟浩然顯然缺了這些運氣。他有志用世,卻一直得不到命運的垂青。在他的詩集里,像“黃金然桂盡,壯志逐年衰”、“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這些句子,就是蹭蹬生涯里低落心情之表現(xiàn)。
這首《歲暮海上作》,可能寫于孟浩然前往東海邊拜訪朋友張子容的時候?!爸倌峒纫褯],余亦浮于?!?,取用孔子所說的“道不行,乘桴浮于?!边@句話,說自己的“道”無法施展,也像孔子一樣浮于海?!盎枰姸繁?,方知歲星改”,斗柄即北斗的第五至第七星,觀其方向變更,可以推測節(jié)候的變化。作者浮??炊繁?,驚知一年又過去了。
“虛舟任所適,垂釣非有待”,此處“虛舟”是指輕捷之舟,這兩句說自己駕舟隨心前行,有時停下來垂釣,垂釣只為自己愜意,并非像姜太公那般是為了等待周文王。此處寫的是委心任運的態(tài)度?!盀閱柍碎度?,滄洲復(fù)誰在”,乘槎即登天,末句滄洲不是地名滄州,而是泛指隱者居住的水邊之地。最后兩句是說:我隨心行走世上,若是遇到那些準備進用的人,就問他們?nèi)缃襁€有誰在水邊隱居,我要去和他們?yōu)橛选?/p>
這首詩處處透出歸隱的態(tài)度,略顯刻意,當然不一定是作者的真實心情?!缎绿茣酚涗浟诉@樣一個故事:孟浩然來京城之后,與張九齡、王維等人交好,王維私底下邀請孟浩然到宮禁內(nèi)的翰林院做客,不料唐玄宗突然來訪,孟浩然驚慌之下,匿藏到床下。王維不敢隱瞞,如實告訴玄宗。玄宗說:“我一早就聽過他的名字了,何須藏起來?”于是孟浩然出來拜見玄宗。玄宗請他讀自己的詩,當聽到“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這兩句時,玄宗不高興了:“你并沒有求仕,我也沒有棄你,你為何污蔑我?”于是將孟浩然“放還”,不予取用。
此故事流播甚廣,但應(yīng)該是小說家言,真實程度不高。因為對于王維來說,私下帶平民進入宮禁重地,是違法的事,他要與孟浩然相聚,有很多合適的地方可以去,沒有必要干犯法律。另外,王維當時的官職是拾遺,級別不高,卻能讓玄宗到訪,理有不通。
不過,在這個可疑的故事里,卻隱藏著一個事實,那就是孟浩然性情率真,不會諂媚他人。當他面對能夠決定自己命運的唐玄宗時,還會念出“不才明主棄”這種不討人喜歡的詩句,如此舉動,與他平時那些至情至性的表現(xiàn)是一致的:晚年時,孟浩然背部生瘡,在即將痊愈的時候,恰逢老友王昌齡來訪,他不顧有病在身,縱情與友宴飲,導致毒瘡復(fù)發(fā)而去世。
司馬遷在《史記·佞幸列傳》里感慨:“諺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偶合?!虩o虛言。非獨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钡拇_,在仕宦這條路上,有太多的人斫喪了自己的天性。像孟浩然這般至情至性之人,沒能進入仕途,未嘗不是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