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軍方在加利福尼亞州進行試驗,三架F/A-18戰(zhàn)斗機釋放了由103架微型無人機組成的機群。試驗中的山鶉無人機并非預先設定好行動路線,而是由分布式計算機控制,每架都能與其他同伴互相溝通與協(xié)調且不需要領導者,任何一個個體的失去對整體行動都沒影響,而且可以隨時加入新的個體擴大集群數量。
盡管現在山鶉只能用來執(zhí)行偵察任務,且重量和荷載都屬于微型無人機的水平,然而這次成功的試驗卻預示著一種新的戰(zhàn)爭形態(tài)。
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無人機就憑借使用靈活、滯空時間長,且能夠做到發(fā)現即摧毀,被廣泛地用于獵殺恐怖分子的暗殺行動。
經過幾十年的應用,無人機已經成為戰(zhàn)場上普遍存在的武器裝備,然而從戰(zhàn)術使用上來看卻只能被視為有人戰(zhàn)機的變種,甚至可以說是比較初級的有人戰(zhàn)機變種。
從戰(zhàn)場應用來看,盡管在大部分情況下,無人機在執(zhí)行任務時并不需要駕駛員參與操控,高度智能化的無人機甚至能夠自動規(guī)避敵方防空陣地,但無人機仍舊屬于單一使用兵器,承擔著單打獨斗的任務。
無論是偵察還是攻擊,現在的無人機都是以預定航跡、程序規(guī)避和遠端操控為主。蜂群型無人機則是一種顛覆性技術,不僅僅是因為集群攻擊擁有更強的靈活性,而且這種集群式的行動等于集群內的所有無人機均能成為各自的眼線。
這是一種猶如人類軍隊的行動模式,當團隊一起行動的時候能夠相互警戒彼此的盲區(qū),而且通過協(xié)同來一起進攻或者撤退,甚至可以交替掩護持續(xù)攻擊對方。
過去,無人機的行動非常依賴其他系統(tǒng)提供的情報信息和環(huán)境感知能力,例如衛(wèi)星導航、遠端提供的周邊地理及威脅情報信息。如果此類信息被切斷或干擾,無人機很可能無法完成任務,甚至直接被敵方截獲或者擊落。
此前伊朗通過電子干擾手段成功俘獲了獨自活動的RQ-170哨兵隱形無人機,就是由于它成功干擾了這架無人機與衛(wèi)星之間的通信,并且使其誤以為自己在預定著陸點著陸。然而如果遇到蜂群型的無人機集群,這樣的干擾恐怕不容易實現,蜂群中只要有一架無人機未被欺騙,分布式的算法就會發(fā)出預警。盡管從理論上來說,仍舊存在干擾整個蜂群的可能性,但從技術上來說困難會更多。
由于蜂群中的無人機各自能夠成為彼此的傳感器和通信中繼,而近場通信又是一種非常難以被干擾的無線交互模式;同時由于多架無人機的同時出動,不同導航模式可以共同作用,能夠有效降低因為GPS信號被干擾而造成的誤差。
在作戰(zhàn)中,大量廉價無人機如蜜蜂一樣集群攻擊同一個目標,是現有防空系統(tǒng)很難防御的一種攻擊模式。
此前,即便是最先進的宙斯盾海上防空系統(tǒng),要面對的所謂飽和式攻擊也不過是100發(fā)左右的導彈齊射。然而從美軍現在試驗的攻擊模式來看,蜂群式無人機攻擊群單次可以出動上千架無人機共同攻擊一個大型目標。無論航母還是主戰(zhàn)坦克遭遇這種攻擊時,都猶如自然界的大象遭遇殺人蜂群一樣束手無策。
盡管這種新生的無人機運作模式聽起來前景無限,但隨著這種武器被廣泛應用,也會出現專門克制它的武器。
二戰(zhàn)中大行其道的中大口徑高射炮也許未來會在戰(zhàn)場上重新出現,用于發(fā)射“防空霰彈”,專門攻擊這種無人機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