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影40年后,李麗華關上了人生的大門。2017年3月20日,這位被譽為中國影壇常青樹的女演員在香港去世。根據她的遺愿,身后一切從簡,不辦公祭。這像極了她的風格,晚年深居簡出,不受采訪、不留自傳、不理紅塵。從民國到日據時代的上海,從解放之初風云詭譎的香港到戒嚴時期的臺灣,她曾有初入江湖的烈火雄心,也曾如來去不由己的孤鳥浮萍,可令人稱奇的是,她似乎從未被世事所累。
1924年,李麗華出生于上海,父親為京劇名伶李桂芳,母親則是專攻老旦的張少泉。李麗華從小耳濡目染,很早就展現出過人的藝術天賦。12歲移居北平,16歲進入上海藝華影片公司,同年便因主演《三笑》聞名上海灘。隨后她憑借《春江遺恨》等電影成為與上官云珠、周璇齊名的女演員,一時風頭無兩。
歷史曖昧,枝蔓叢生,那一代女演員多半顛沛流離,盛名之下總是難逃命運捉弄。1951年周璇患上精神疾病,1957年香消玉殞;建國后,上官云珠雖曾獲封“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但在“文革”時期卻因受到迫害而選擇自殺。惟有李麗華全身而退來到香港,半生跌宕,未失分寸,活出了一種難得的遒勁與精明。從影40年,一百四十多個角色疊加在李麗華身上,不沖突、不違和,像是從窄縫中殺出重圍的女俠。
“女明星中論風采、演技,無人能及她。”已故導演李翰祥對李麗華贊美有加。1958年,李麗華和第五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弗蘭克·鮑沙其合作《飛虎嬌娃》,成為第一個真正踏上好萊塢影壇的華人。隨后她又與李翰祥合作,成了千嬌百媚的楊貴妃和一統(tǒng)天下的武則天。她生得一副張揚折返的挑眉和一雙顧盼生姿的美目,雖身材嬌小,但自有玲瓏嬌俏的嫵媚和威懾眾生的霸氣——后輩們看到了她的美,便也想借演楊貴妃和武則天成為演藝圈女皇,可往往借了殼借不到魂,多半枉顧了這些角色。
李麗華有演戲的魂,既能駕馭富麗堂皇的宮廷權貴,也演得了奔波于日常的市井女人,她能夠演正直的新聞記者、堅強的紡織女工,也不拒絕演虛偽乖張的窮寡婦、謊話連篇的交際花。她為角色而生,而不工于個人形象的經營。
1966年,李麗華因《故都春夢》拿下第三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三年后又憑《揚子江風云》收獲第二座影后獎杯。1978年,在《新紅樓夢》中飾演賈母之后,她便不再演戲。1980年,她的第二任丈夫猝然離世,她與仰慕自己多年的富商結為連理。2006年,第三任丈夫病逝,她過上了離群索居的生活。2015年,臺灣電影金馬獎將終身成就獎授予李麗華,次年,她又收獲了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當92歲的李麗華身著樸素黑衣、坐著輪椅出現在舞臺上時,全場起立鼓掌向她致敬。人們略帶哀傷地想:這很有可能是李麗華最后一次公開亮相了。
去年秋天,老牌影星夏夢去世,今年春天,李麗華瑤池返駕。往事不可追,我們即將與那個時代的電影世界告別。只是往后,恐怕再難尋覓那些從家國大事中走出來的兒女,人們將不得不接受一個現實:和她們相比,現在銀幕上活躍著的更像是女明星們精致的假面及其蒼白無趣的人生。這是我們的遺憾,也是李麗華等人謝幕之后我們格外唏噓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