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 反派的演變

稿源:南方人物周刊 | 作者: 文 韓松落 日期: 2018-09-05

兩種理念對照之下,恐怖分子的理念顯得虛無、邪惡,而伊桑·亨特的理念,實在、善良、不由分說,并且再一次獲得了勝利

梳理特工片里反派都是什么人、為什么做壞事,是件很有意思的事。例如《碟中諜》系列,1996年的第一集,反派是敵對的特工機構,爭端的緣起是特工名單,還帶有冷戰(zhàn)色彩,但到了2000年的第二集,反派就是恐怖分子了,爭端的緣起是某種新型病毒,恐怖分子要用這種病毒挾持整個世界。

到了2011年的第四集,反派還是恐怖分子,但他們的理念就不為名也不為利,而是升級為某種信念:凈化世界、清理世界。剛剛上映的第六集《碟中諜6:全面瓦解》,依然延續(xù)了這種信念,并且把它升級成某種宗教。西恩·哈里斯演的恐怖分子頭目所羅門·賴恩,從造型到理念都更像一個神秘教派的領袖,他可以輕輕松松殺死一個村莊的人,或者為了殺一個人炸掉一架飛機,就像伊?!ず嗵卣f的“所有你覺得駭人聽聞的事,他都干得出來”。而他帶領的恐怖分子,這一次的行動目標是污染亞洲腹地的水源,餓死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實質(zhì)上也是所謂的凈化世界、清理世界,對他們來說,這個目標,帶有某種崇高色彩,虛無,但崇高。

為了和這種虛無的崇高對抗,為了讓這個目標顯得邪惡,伊?!ず嗵厣砩系纳屏己腿说乐髁x精神被極力放大,用來和他們進行對照。在故事里,這種善良被具體化為“不讓一個人死去”。在故事的開頭,他為了救盧瑟,讓已經(jīng)到手的核部件被搶走,導致任務失敗,這才引發(fā)了后面的故事;在故事的中段,他已經(jīng)對沃克起了疑心,但還是在高空救了他;在故事的后半段,恐怖分子讓他劫持所羅門·賴恩進行交換,但這就要殺死一大批警察,他苦思冥想,設計出一個巧妙的辦法,避免了殺死警察又劫走了賴恩,但在行動即將結束的時候,一個女警突然出現(xiàn),打亂了他所有的計劃。聽任恐怖分子殺死女警就一切順利了,但他選擇殺死恐怖分子,于是又帶來了新的波折。

兩種理念對照之下,恐怖分子的理念顯得虛無、邪惡,而伊桑·亨特的理念,實在、善良、不由分說,并且再一次獲得了勝利。但不管正方勝利與否,兩種理念的對決已經(jīng)說明了一件事,那就是“清理世界”這種觀念,已經(jīng)真正落地了,塞不回去,而且牢不可破,它已經(jīng)足夠和人類視為當然的那些理念進行對抗,例如,人的存在不需要理由。在這些特工故事里,人的存在,需要依賴精英組織的人道主義。

這種反派和爭端起源的演變,不只發(fā)生在《碟中諜》系列中。這種變化,同樣發(fā)生在“007”系列、《諜影重重》系列、《王牌特工》系列乃至《銀河護衛(wèi)隊》《復仇者聯(lián)盟》等等許多超級英雄片,還有克里夫·巴克的恐怖片里。

尤其在“007”系列中,這種演變就更為清晰,“007”的敵人從早先的野心家諾博士,逐漸演變成魔鬼黨、冷戰(zhàn)狂魔、商業(yè)巨鱷、恐怖分子,但最關鍵的變化不在于他們身份的演變,而在于他們動機的變化。這些反派,起初是為了征服世界、勒索政府,總之是要獲得我們能夠理解的好處,但最后,他們的動機整齊劃一地變成“凈化世界清理世界”。反派不屬于某個國家,也不屬于某個財團,而更多的是屬于某種精神理念,這種理念的核心是人口爆炸、資源匱乏、污染蔓延,讓世界處在崩潰的邊緣,必須要用清理垃圾人口的方式,對世界進行清理整頓。

《碟中諜6:全面瓦解》中,沒有明著把這種觀念提出來,而伊桑·亨特的存在,似乎也是為了打擊這種觀念。我不免想起《紅樓夢》里的一段:賈府眾人看戲,看到一位戲子長得像林黛玉,大家都閉口不言,唯獨史湘云嘴快說了出來,賈寶玉就去阻止史湘云,生怕林黛玉會惱了史湘云,結果林黛玉聽到之后更惱火了:“你還要比?你還要笑?你不比不笑,比人比了笑了的還厲害呢!”

《碟中諜6:全面瓦解》沒有比、沒有笑,沒有像滅霸那樣公開發(fā)布自己的人口觀念,但它全力阻止“清理世界”這件事本身,已經(jīng)把這件事給坐實了。當清理人口的理由變得那么確鑿之后,任何一種形式的人道主義反而顯得虛無了。

學者約翰·米勒在他的著作《殘留的戰(zhàn)爭》中指出,因為核武器的出現(xiàn),全面戰(zhàn)爭正在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但恐怖分子卻在不斷發(fā)起沒有具體目標的新的戰(zhàn)爭形態(tài)?!兜姓?:全面瓦解》里的人口消滅計劃,就是其中一種。

網(wǎng)友評論

用戶名:
你的評論:

   
南方人物周刊 2024 第818期 總第818期
出版時間:2024年12月30日
 
?2004-2022 廣東南方數(shù)媒工場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13019428號-3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大道中289號南方報業(yè)傳媒集團南方人物周刊雜志社
聯(lián)系:南方人物周刊新媒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