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丨《調音師》 人性的修羅場

稿源:南方人物周刊 | 作者: 滬生 日期: 2019-04-26

讓我背脊發(fā)涼的,不是鏡頭的驚悚和情節(jié)的詭譎,而或許是,在阿卡什身上,或多或少有你我的身影

一部14分鐘的短片如何改編成140分鐘的電影,《調音師》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

9年前,法版《調音師》問世,先后榮獲盧紋(Leuven)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短片獎和法國愷撒獎最佳短片獎。這個豆瓣評分9.2的故事短小精悍,在十幾分鐘內將男主角懦弱的本性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因為緊張和膽怯,一個苦練15年鋼琴的年輕人在比賽中失利。重新振作后,他選擇假扮盲人鋼琴調音師,利用他人的同情和信任謀生,并享受著窺視他人隱私的快感。最后,他在某次上門服務時,無意間目睹謀殺案現(xiàn)場,而他漏洞百出的演技也將自己推向死亡的邊緣……

同樣是探討人性,印度版電影《調音師》則在挖掘人心的懦弱和恐懼之余,更深層地揭示了人性的幽暗和邪惡。在關乎生死存亡的絕境中,到底是選擇善良公正還是沉默或以暴制暴,導演用一次次反轉的劇情將人心的裂縫撕開來給我們看。

影片《調音師》里,男主角阿卡什變成了一個為倫敦某次鋼琴大賽做準備的藝術家。他假扮盲人調音師,夸口“當人們失去某種東西時會變得更加敏感”,并以此為樂趣,尋找創(chuàng)作音樂的靈感。

電影前半小時是印度最擅長的情愛歌舞片,阿卡什憑借盲人身份和音樂天賦獲得了更多演出機會,也得到心儀姑娘的青睞,他沉浸在這種用謊言堆砌的享樂中,用小聰明換取便利:這是他喪失道德準則的開始。

隨后,阿卡什在一場私人邀約中,看到女主人西米和情夫殺死了自己的丈夫,當他決定報警時,發(fā)現(xiàn)負責毀尸滅跡的情夫就是警察局署長,軟弱使他不斷退縮,他又想以沉默和裝瞎來保命。膽怯為阿卡什引來殺身之禍,西米下毒弄瞎他,警察署長追殺他……

人性的潰敗往往發(fā)生在生死或利益糾葛的一瞬間。秩序與權責的邊界在阿卡什身上慢慢消失,他的自我拯救也不是揭露罪惡、匡扶正義,只是敲詐西米和警察署長,索要封口費,再設局殺人。除此之外,故事里還有一心想販賣人體器官的黑心醫(yī)生;偷拍阿卡什日常,以此賣錢的五歲男孩;想用歪門邪道發(fā)財致富的突突車司機等。

你很難想象,直到電影結束,細心的觀眾才能察覺,這是一個由謊言堆砌的險惡世界,每一個人都靠說謊來掩蓋過失,又用更多的謊言為之前的假話辯護,為利益出賣自我,從頭到尾,故事里幾乎沒有好人。

導演在影片最后設置了開放性的結局,已經(jīng)復明的阿卡什來到歐洲,他故伎重演,以盲人身份賣藝求生,還舉辦了個人鋼琴演唱會。沒有人知道阿卡什如何在與醫(yī)生、西米的生死搏斗中活了下來,觀眾只能根據(jù)他的描述猜測、推斷其他兩人可能兇多吉少。

“不要試圖挑戰(zhàn)人性,它通常經(jīng)不起考驗,”《調音師》詮釋著現(xiàn)實中人性的暗影。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是阿卡什,因為恐懼與脆弱,大多數(shù)人不敢去扶摔倒的老人,不敢大聲指責地鐵上的性騷擾,不敢奪取小偷手里那把可能會傷人的刀……只要不危及自身利益,我們傾向于默不作聲,視而不見。更甚者,若是被卷入金錢與利益的漩渦,又有幾個人能保持理性而不喪失心智呢?

這恐怕是全片的精妙之處。讓我背脊發(fā)涼的,不是鏡頭的驚悚和情節(jié)的詭譎,而或許是,在阿卡什身上,或多或少有你我的身影。

當阿卡什戴著他的墨鏡走在歐洲某城市廣場,他歷經(jīng)兇險,實現(xiàn)心愿,仿佛是唯一一個幸存的勝利者。但細細思考,人人都可窺見他的可悲,他埋葬了生死罪行,從此只能以“盲人”的面具示人。更悲慘的是,他要用無數(shù)的謊言包裹自己虛偽的人設,隨時準備應對被識破的危險,一生被其所困。

如此看來,在人性的修羅場上,他徹底輸了。

?

網(wǎng)友評論

用戶名:
你的評論:

   
南方人物周刊 2024 第818期 總第818期
出版時間:2024年12月30日
 
?2004-2022 廣東南方數(shù)媒工場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13019428號-3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大道中289號南方報業(yè)傳媒集團南方人物周刊雜志社
聯(lián)系:南方人物周刊新媒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