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丨《小婦人》 自由選擇 想要的生活

稿源:南方人物周刊 | 作者: 丁正如意 日期: 2020-02-27

不同的女性形象不再只是標簽,而是活生生的人,在復雜的人性光譜中閃耀

文? 丁正如意? 編輯? 楊靜茹?? rwzkhouchuang@126.com

?

?

影片開頭,當西爾莎·羅南飾演的喬在街頭奔跑跳躍,不免令人想起《弗蘭西斯·哈》里格蕾塔·葛韋格伴隨著大衛(wèi)·鮑伊的歌曲《Modern Love》的旋律,奔跑在紐約中國城的靈動側影。

同一座城市,同一種姿態(tài),同樣孤獨又擰巴的紐約女文青……《小婦人》以導演葛韋格獨特的個人風格,銜接了其之前的作品——無論是和伴侶諾亞·鮑姆巴赫聯(lián)合制作的《弗蘭西斯·哈》及《美國情人》,還是她執(zhí)導的首部電影《伯德小姐》。

從西蒙娜·德·波伏娃到蘇珊·桑塔格,19世紀女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創(chuàng)造的世界一直是幾代女作家的靈感來源。自1868年出版以來,《小婦人》被改編成各種版本的戲劇、電影、電視、廣播節(jié)目,甚至還有日本動畫。每個版本幾乎都星光熠熠——凱瑟琳· 赫本(1933)、伊麗莎白·泰勒(1949)、薇諾娜·瑞德 & 柯爾斯頓·鄧斯特(1994)……他們帶著各代觀眾重新認識馬奇家四姐妹的故事。

每次最新版本的《小婦人》問世,都仿佛在對當時社會進行一場羅夏測試(Rorschach test)——在激烈的討論中,呈現(xiàn)當下世界的女性生存圖景。正如安妮·博伊德·里約(Anne Boyd Rioux)在《<小婦人>及其當下意義》(Meg, Jo, Beth, Amy: The Story of Little Women and Why It Still Matters)(2018)中所寫,由小說改編的各個版本,都反映了其所處的時代及女性地位的變化過程。

大蕭條時期,《小女人》的戲劇表演因通俗易懂而大受歡迎;由凱瑟琳· 赫本飾演的喬,急于證明自己是個自由的假小子,似乎說明20世紀30年代的女性自由是建立在隱匿原有身份的基礎之上的;1949年消費主義席卷美國,于是編劇們讓四姐妹花姨媽的錢度過了一個瘋狂的圣誕節(jié)……

直到1994年,《小女人》才第一次由女導演吉利安·阿姆斯特朗(Gillian Armstrong)執(zhí)導。這部電影取得的成功,主要歸功于導演與編劇羅賓·斯威科德(Robin Swicord)在原有家庭劇的框架中,添加了政治色彩——母親Marmee重視女性教育和道德品格的重要性;馬奇家不穿戴絲綢,因為“絲綢是奴隸制的產(chǎn)物”;Jo還提出了書中沒有的婦女投票權!盡管如此,這部電影在強調家庭觀念的90年代,仍然在愛情舞臺上結束。

最新版本的《小婦人》中,格蕾塔打破原有的線性敘事,開創(chuàng)性地運用了非線性交叉剪輯。由于《小婦人》初次出版時,被分為了兩部分。先前的電影版本受限于時長,(無論有沒有意識)幾乎都將焦點放置在上半部分,即打“家庭牌”的少女時光。

然而,在小說中,梅格的婚禮清楚地表明,婚姻僅僅是新故事的開始。成年后的女孩們,面臨著更為艱難的生活——梅格成了雙胞胎的母親,貧困帶來的掙扎并沒有因婚姻而結束;貝絲做善事時染上了猩紅熱,最終逃不過死亡;艾米如愿來到歐洲學畫卻發(fā)現(xiàn)自己并無天賦,為了未來的經(jīng)濟狀況,一心嫁入豪門……并行的時間線不斷交織,令人在溫暖美好的少女時代和悵然若失的現(xiàn)實之間來回徘徊。

這種觀影體驗,和格蕾塔的前作保持著連貫性——這些女性角色,往往有著復雜的情緒,以及剛剛萌生、還沒有客體的欲望……經(jīng)歷成長,慢慢意識到了自我,包括自己的抱負和野心該在何處安放。這種女性自覺,在電影中隨處可見。正如格蕾塔數(shù)次表示自己從奧爾科特的生活中汲取大量靈感,她融合了書中的主角喬與作者奧爾科特兩個人物形象,突出了原始作品的半自傳性質,使《小婦人》書中內容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了“戲中戲”。

電影的開始,喬將自己的文章以朋友的名義遞給編輯,得到稿費;電影的結尾,喬談判以保留其作品的版權,幸福地看著《小婦人》“誕生”,最終捧起自己的書。寫作,成了一個追夢者的自洽閉環(huán)。

正因如此,電影結尾,并沒有按照之前版本(包括原著)那樣——讓喬和教授在一起。而是將喬去火車站與喬和出版商的對話交叉剪輯在一起,予人以無限想象空間。這種顛覆,恰恰是格雷塔對奧爾科特本意的一次致敬。據(jù)奧爾科特給朋友的一封信:“喬本應該成為一名文學大家,但如此多熱情的年輕女士給我寫信,要求她嫁給勞瑞;我不敢拒絕,出于惡搞,為她們做了一個有趣的配對?!?/p>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奧爾科特也不愿意放棄自由而踏入婚姻。1860年,她在日記中寫道:“我寧愿成為自由的小蜘蛛,劃槳自己的獨木舟?!?/p>

這版《小婦人》最打動我的,莫過于:不同的女性形象不再只是標簽,而是活生生的人,在復雜的人性光譜中閃耀。勞拉·鄧恩飾演的Marmee,不是一個傳統(tǒng)意義上忍辱負重的母親,她關愛窮人,也會對獨自一人撫養(yǎng)女兒的局面感到生氣;喬渴望一種獨立創(chuàng)作的生活,卻也因此感到孤獨。而在父親(父權)缺席的背景之下,四姐妹毫不避諱地談論金錢與野心,也借艾米之口,直指女性議題的結構性障礙——置于彼時的時代背景,女性除了踏入婚姻,幾乎別無選擇。這種處理,顯然較以往版本都更激進,更先鋒,更具現(xiàn)代意識。

從幾十年來的改編浪潮不難發(fā)現(xiàn),每當《小婦人》被多改編一次,它也被多賦予一種新的維度。作品獲得了重構的可能性,正如電影中的女孩——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哪怕它不如所愿。

(參考資料:<Film Comment> By Devika Girish in the November-December 2019 Issue)

網(wǎng)友評論

用戶名:
你的評論:

   
南方人物周刊 2024 第818期 總第818期
出版時間:2024年12月30日
 
?2004-2022 廣東南方數(shù)媒工場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13019428號-3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大道中289號南方報業(yè)傳媒集團南方人物周刊雜志社
聯(lián)系:南方人物周刊新媒體部